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如何打造创新风向标

以美国硅谷和英国伦敦科技城等为代表的世界领先科技园,都非常注重创新主体的多元联动以及科城融合。在园区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突出了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强化风投公司、科技中介服务公司的作用,积极培育引擎企业;另一方面注重园区与所在城市、区域的融合,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在园区建设和整个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硅谷——世界上成立最早和最为有名的高科技园区

美国硅谷是以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为特色的高科技园区,是世界最早创立的科技园区,也是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之一。硅谷最早因生产硅制造的半导体芯片得名,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强大学—企业—政府等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将人才、科技、创新与圣塔克拉拉县和旧金山湾区发展有机融合,并重点关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高增长行业,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电子信息行业王国。在硅谷高科技园区发展历程中的园区创建、快速发展、科城融合三个阶段,均体现出明显的多元主体合作和科城融合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园区创建阶段。1951年,斯坦福大学在弗雷德·特曼(Frederick Terman)的倡导下开始创建斯坦福研究园区(硅谷前身),并允许高科技公司租用其办公场所,斯坦福大学通过科研支撑和人才输送助力园区内企业发展。从1953年瓦里安公司(Varian)入驻斯坦福工业园起,其后有著名的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oratory)、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阿梅尔克(Amelco)、英特尔(Intel)、AMD半导体公司(AMD)等电子和计算机公司入驻或创立。这一时期硅谷的空间范围仅限于从帕罗奥多市到圣何塞市的狭长地带。

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硅谷高科技园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1971年硅谷(Silicon Valley)的名字正式被提出,1972年硅谷出现了KPCB风险投资公司(KPCB)和红衫资本(Sequoia Capital)等金融服务公司,这些风投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硅谷的快速发展。此后,微电子技术在硅谷高速发展,硅谷先后诞生了苹果(Apple)、甲骨文(Oracle)、思科(Cisco)、谷歌(Google)、英伟达(Nvidia)等电子企业巨头。20世纪末期,伴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硅谷凭借思科、雅虎、谷歌等“引擎”企业在网络硬件、软件、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这一时期引领世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顶尖园区”。这一阶段建立起了大学—企业—政府之间更为紧密的三螺旋合作结构,硅谷的空间范围也扩展到旧金山湾两岸地区。

2000年以来,硅谷开始进入了科城融合(即科技园区与县市和湾区融合创新)阶段。2000年之后,硅谷的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进一步发展,所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分别约占全美的1/3和1/6,此外,生物、海洋、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也在硅谷纷纷出现。硅谷高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也带动了圣克拉拉县和旧金山湾的创新发展。

硅谷是依托大学成立的,以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代科技园区。纵观美国硅谷七十年来的发展,体现以下五个方面特征:

一是构筑了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合作结构,并形成纳含多元创新主体的复杂创新网络。大学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政府为大学提供大量科研经费,助力大学研发世界一流高新技术,并培养世界一流人才,而这些技术和人才又支撑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也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纳含政府、大学教授和毕业生、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企业家、风投公司等多种创新主体的复杂创新网络。

二是着力建设了一批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机构,构建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也助力了湾区整体的科技创新发展。截至2019年,旧金山湾区共有73所大学和5个国家级研究实验室,其中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共5所,即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2018年旧金山湾高科技行业从业人员为167.4万人,占总人口的21.6%。其中在硅谷任职的美国科学院院士人数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高达30多位。

三是努力培育行业引擎企业,引领世界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截至2018年,旧金山湾区共有世界500强企业33家,如苹果、思科、易贝(eBay)、英特尔、脸书(Facebook)、甲骨文、特斯拉(Tesla)等。旧金山湾区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引领全球,2019年旧金山湾区共有独角兽企业102家,占全球494家独角兽企业的21%,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四是加快风险资本的集聚,并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助力园区创新企业和创新要素的集聚。自20世纪80年代起,风投资本已成为硅谷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目前硅谷有10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和2000多家中介服务公司,其创新风险投资占全美风投总额的40%以上。科技中介服务也非常完善,纳含人力资源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咨询服务、财务和法律服务等多个方面。

五是积极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和培育包容的创新文化,吸引海外高科技人才。硅谷的企业和社区之间共同营造了宽容失败、包容异端、激励草根等的创新文化氛围,提升了区域总体的开放度、宽容度和包容度。2018年在美国出生的外国人口占比为13.7%,而硅谷和旧金山湾区分别高达38.2%和35.6%。2018年硅谷的海外人才流入量也高达2万人。

英国东伦敦科技城——欧洲成长最快的科技枢纽

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自2010年成立以来,11年间吸纳了1600多家企业入驻,成为继硅谷之后的又一世界一流科创中心。20世纪90年代至2013年为东伦敦科技城的初创阶段。这一时期,借助伦敦打造创意城市,以及举办奥运会的机遇,东伦敦逐渐成为创意聚集区。2007年前后东伦敦因房价低廉、生活配套齐全、艺术化氛围浓厚,以及临近金融城的位置优势,吸引了多普勒旅游社交网站(Dopplr)、红猴子软件行业分析公司(Redmonk)、AMEE智能电网公司等一些新兴互联网公司在此扎根,它们高密度集聚在“硅环岛”高科技产业园内。2010年11月,英国政府向硅环岛高科技产业园投资4亿英镑,并制定优惠政策,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孵化区,致力打造以硅环岛为核心的东伦敦科技城。2013年以后,英国政府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政策,支持东伦敦科技城发展。东伦敦科技城也整合了伦敦市的各类资源,搭建科技城高科技产业发展生态圈,支撑高科技产业发展。截至2019年,东伦敦科技城共有1600多家企业入驻,包含谷歌、脸书、英特尔、思科等世界顶尖高科技企业,成为欧洲成长最快的科技枢纽,全球高科技和创意新聚落。

伦敦科技城是立足于城区,且在政府主导下实现多元主体合作、科城融合与开放共享的快速增长的科技园区,属于第四代科技园区的典型代表,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在政府主导下搭建政产学研之间合作关系网络,构建世界一流科创生态系统。英国政府为打造东伦敦科技城,不断加大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资助,同时鼓励大学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逐步构建起了世界一流的科创生态系统。政府为科技城企业提供了各类税收减免服务,为获得专利的企业降低10%的所得税;将东伦敦收购和新建建筑的一部分空间用作科技企业孵化区,已提供100多处共享办公场地和创建60多家科技企业加速器。企业与大学之间紧密合作,东伦敦科技城与周边的高校(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等)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这些院校定期为科技城的高科技企业提供研发、商务咨询等服务。企业与企业之间互帮互助,谷歌、数据存储服务商ODI,以及巴克莱银行等共同搭建了创新服务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孵化器、无线网、宽带、公有云等服务。

二是借助临近伦敦金融城的优势,加快风险资本的集聚,助力科技城创新企业和创新要素的集聚。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东伦敦科技城成立投资集团,与伦敦金融城合作建立融资平台,为不同阶段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包括创业启动贷款,天使投资等;同时借助英国风险投资计划(Venture Capital Scheme, VCS),支持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投资者均将获得30%或50%的税收减免。目前伦敦共拥有137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2021年1-7月,伦敦科创企业共融资133亿美元,占欧洲总融资的20%,其中大额融资企业均是位于东伦敦的初创科技企业,如数字银行Revolut(融资8亿美元),互联网金融公司Checkout.com(融资4.5亿美元),虚拟活动平台公司Hopin(融资4亿美元)。

三是在纽约、旧金山、以色列等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建设东伦敦科技城的分支机构,通过不断交流合作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东伦敦科技城企业与世界著名科技园区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在提升东伦敦科技城知名度的同时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是积极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培育和吸引了独角兽企业集聚。东伦敦科技城不断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通过艺术化、潮流化设计,塑造富有创新活力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东伦敦艺术化和文创化的更新,重塑了区域认知,再造了区域环境,且浓郁的创新氛围也助力了伦敦独角兽企业的诞生和集聚。截至2020年,伦敦共拥有60家独角兽企业,而新晋独角兽企业共有7家。

五是推出人才专项签证,吸纳全球科技人才集聚。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东伦敦科技城与英国政府共同制定了《人才标准界定工作准则》,推出了人才专项签证(如数字产业专项签证——Tier1 Global Talent),即东伦敦科技城有为境外科技人才提供担保的权力,只要是境外科技人才,即便没有雇主也可以直接前往英国伦敦。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