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测和推荐平台

搜索结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结果

帮助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打造航母企业

——访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资深总监申元庆

在微软已经工作了15年,申元庆认为最近三年在中国的工作带给他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日常工作中的失败和挫折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但如果你的工作得到公司高层的特别关注,得到包括政府、媒体、合作伙伴、客户和教育研究机构组成的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支持和认可。同时你的工作也确实可以为上述各方提供实际利益和发展帮助,有利于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这时工作带给你的就不仅是愉悦,简直就是一种荣耀。”

记者:请介绍一下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基本情况?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的主要职能?

申元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现有员工大约3000人,就规模而言是微软除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研发机构,并仍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在张亚勤博士的领导下,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业务快速发展,现在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2亿美元。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从职能上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是基础研究,目前有250名来自全球的技术专家在从事IT产业多个领域的未来技术研发;二是技术产品孵化,对微软来说中国是一个战略重心,中国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火车头,在手机、家电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市场规模都是全球最大的,因此有大量实用技术创新和需求;三是产品开发,主要是从事移动通讯和嵌入式系统、服务器设备、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四是产业合作。根据IDC报告,2007年,微软在中国市场上每创造1元人民币收入,中国其他相关企业整体收入就将达到16.89元。作为全球IT产业的领军企业,微软希望利用自己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在中国构建一个和谐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

在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以上业务当中,第四部分产业合作是由我所在的战略合作部来负责,我们通过战略投资、技术合作、技术授权、联合研发等多种形式,与中国政府部门、企业伙伴、教育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战略合作部从架构上分为五个中心:商业创新中心、硬件创新中心、中国技术中心(CTC)、软件外包事业中心和解决方案中心。

记者: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目前工作进展的情况如何?在选取战略合作伙伴时你们有怎样的标准?

申元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成立以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我们的技术中心拥有从世界各国请来几十位系统架构师,他们都有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通过与客户的交流,可以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所在,并为他们提供最新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目前我们的技术中心每年要接到约300个合作伙伴的项目需求,包括许多国内大型企业都与我们有紧密的合作。

软件外包事业方面,日前我们在成都刚刚举办了第二届软件外包事业峰会,神州数码、浪潮、中软等合作伙伴都积极参与,在峰会上他们对与微软的合作都感到非常满意。我们不仅向合作伙伴进行软件发包,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技术人员培训,帮助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

硬件方面,今年12月初我们将举办中国微软硬件工程大会,这将是亚洲最大规模的同类会议。微软的技术人员将向各硬件厂商介绍windows 7的相关情况。总体来说我对于战略合作部的工作情况,感到非常满意,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得到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积极反应和高度评价。

记者: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一大目标是建立新兴IT生态系统,促进本地软件产业发展,对此微软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申元庆:建立一个新兴IT生态系统并使之茁壮成长是微软的重要目标。我认为IT生态系统是由政府、媒体、上下游合作伙伴、客户和科研教育机构等几部分构成。微软希望发挥自己产业领导者的地位,为厂商提供规范、透明的技术标准,降低他们的研发费用,同时为客户提供简单易用、性能可靠的服务和产品。

谈到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观察现在中国在国内及海外上市的软件企业,他们主要分为三大类:互联网相关企业、企业级解决方案供应商、软件外包企业。国内的软件产业处于蓬勃的成长期,市场机会很多,随着产业发展,我们判断后两种类型的企业将会逐渐融合。这如同硬件厂商中的自有品牌生产企业和代工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能力的提升,界线会慢慢模糊。

长远看来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因为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大、政府大力支持并有相当的财力投入、基础设施良好,这些条件都得天独厚。虽然现在中国的软件人才总体上经验不足,但其数量庞大供应充足,假以时日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微软的优势在于,我们了解国内情况也了解国际情况,可以为国内软件产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促进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这在过去微软与中国硬件厂商的合作中已有很多成功的先例。

记者:微软中国与中国企业在软件外包合作方面的情况如何?合作主要集中于哪些领域?

申元庆:微软虽然目前不是在中国最大的软件发包商,但微软对中国软件外包的发展更具责任感和影响力,我们希望自己的工作有利于这一产业的长远发展。2006年,微软与中国发改委签订协议,承诺在五年中向中国发包1亿美元的软件项目,实际上2008财年之中我们的发包量就已超过1亿美元。

发展软件外包目前已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包括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都大力支持,同时各地方政府的态度也非常积极,纷纷设立软件园和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外包受到如此重视的原因,在于软件外包的产业特点符合中国目前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要,它无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并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对于中国软件外包,我们主要在做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为中国企业提供外包项目和商业机会;二是进行技术和经验的传播与分享,培养高水平的中国合作伙伴;三是本地人才的培养,这包括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等一系列的人才,同时将我们的开发和管理经验介绍给中国企业;四是企业品牌的推广,中国软件外包与印度大约有十年左右的差距,加快产业发展需要一批领军企业,与微软的合作对于中国软件企业建立品牌形象是会有所帮助的。

记者:对于中国软件和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前景,您有怎样的判断?

申元庆:我经常说中国应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外包”。所谓“中国特色软件外包”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第一,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具有国内市场、地缘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软件接包地。从国内市场看,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巨大;地缘市场方面,中国与周边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有语言和文化相近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长远看人口规模和技术人员数量决定了只有印度和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的软件接包地。

第二、中国是全球新兴市场的龙头,同时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呈现出的多样性,使中国的成功经验受到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技术和产品将可以很方便的被推广到全球其它新兴市场。

第三、软件外包会带动国内正版软件的使用率,并进而推动中国在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进步,这将对中国软件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软件外包帮助改善了中国软件产业的生态环境,因为大家都认识到只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得到完善,才可能使软件产业具有扎实的发展基础。

记者:与中国本土IT企业的合作,对微软公司有哪些帮助?微软是如何整合“中国智造”进行全球分享的?

申元庆:微软在中国有长远的战略目标,不会把全部精力放在盗版率和销售量上面。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微软自然会得到大量商机。以软件外包为例,如果是看重眼前的商业利益,微软当然会尽量压低价格,也不会主动为合作伙伴提供培训,但这种合作方式无法推动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微软将长期无法找到理想的高水平中国合作企业。

微软放眼未来,将部分利益反馈给伙伴企业,从而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壮大,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实际利益。同时,与微软的合作帮助很多软件企业提高了对软件外包业务的重视,我们将自己的长远规划和目标与合作企业进行充分沟通,让他们坚定在这一领域加大投入、长期发展的信心。我们坚信,建立良好的商业环境可以帮助大家实现长期的共赢发展。

“中国智造、慧及全球”是张亚勤博士提出的一个观念。从产业发展过程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中国自造”到“中国制造”的转变,这是一个接轨国际标准,融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下一步将是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从体力输出提升为智力输出,把中国的智力创新成果凝聚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去,把中国智力创新成果推广到全球。微软在与中国制造厂商的合作互动和技术分享中注重与本土产业特点相结合,例如我们与中国MP3和数字相框制造商在解决方案上的合作,就非常值得期待。

记者:从全球化视角来看,中国的软件企业和软件技术有哪些突出特点?微软希望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申元庆:中国软件产业的最大特点是市场还非常分散。在成熟的软件市场当中,如美国、印度、德国都具有典型的“二八结构”,也就是20%的领军企业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中国软件产业还远没有成熟,产业现状通俗说就是“炮艇多、无航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将来只有航母才有可能进入国际市场竞争。

在国内的各个合作领域中,微软都强调航母的观念。在中国软件外包领域出现航母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微软会在众多国内企业中圈定选拔部分技术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我们的主要合作伙伴,扶持他们的成长,并希望在他们当中成长出中国软件外包的航母企业。当一个产业中有航母企业出现后,自然会形成以其为核心的产业舰队,有了这样的产业结构才可能形成好的产业生态,而好的产业生态的最终形成,不仅有利于微软、有利于产业、也有利于中国。